当前位置:笔下小说网>历史>明末从马尼拉开始> 第247章 安南发展,阎应元的变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7章 安南发展,阎应元的变化(2 / 2)

“另外,本汗前去帮忙,击败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之后,拿点好处不过分吧?”

说到这里,多尔衮眼中流露出狡黠,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,没有好处,怎会平白帮大明平叛?

利益才是多尔衮前往山西的动力!

“大乾确实不得不防!”布木布泰叹道:“也就是崇祯性子太固执,非要剿灭李自成!若是能联合张李二人,共同对抗大乾该多好!”

“偏偏大明与大乾议和,只能说崇祯愚蠢!”

“世上之事,哪有可能万全?”多尔衮摇头笑道:“能与大乾议和,有三年喘息之机就不错了!”

“至少大明有机会把内乱解决,与大乾决一死战!”

与此同时,一个鞑子进来禀告道:“启禀大汗,朝鲜使者求见!”

多尔衮和布木布泰对视一眼,眼中流露笑意。

多尔衮喜道:“宣!”

当多尔衮面见朝鲜使者时,洪承畴率领十万大军,攻打李自成。

李自成以逸待劳,凭借城池和洪承畴大军打得有来有回,难分难解,山西陷入动乱。

大乾坐山观虎斗的同时,趁机收拢流民,增强实力。

时间缓缓流逝,很快来到十一月底。

安南北江府,泾县。

阎应元脸色显苍老,看起来四十多岁,但面色红润,神采奕奕。

他上任快半年了,这些日子东奔西走,为泾县百姓干了不少实事。

刚来泾县时,语言不通,当地百姓仇视大乾人,阎应元工作很不好开展,有几次下乡,甚至遇到几次危险。

好在阎应元有耐心、有能力、有手段,带着书吏,不辞辛劳,为百姓分田分地。

不断给泾县百姓谋福利,挖水渠修官路,慢慢地,百姓逐渐接受和认可了他。

秋季,泾县秋收北江府第一,阎应元从升龙城找来几个大粮商,以正常市价把泾县粮食卖了出去。

让当地百姓好好赚了一笔,现在阎应元在当地有了不小威望。

阎应元看着书吏问道:“我让你去升龙城请的教书先生,来了吗?”

泾县丰收,百姓衣食住行暂时解决了,阎应元就想在县里建设书院,开展教育。

阎应元知道,粮食丰收和一些身外之物,都只能让百姓富裕一时。

最多这几年过上好日子。

百姓若想真正脱贫致富,一辈子衣食无忧,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。

于是,一个月前,阎应元就开始建设书院。

书院好建设,凭借县里人力和县衙财政,最多明年开春就能建好。

书院建好了,另一个问题又来了,没有教书先生!

朝廷虽然大力发展教育,但时间毕竟还短,国内读书人都不多,更别说安南了!

在大乾眼中,安南就是未开化的蛮夷,语言不通,茹毛饮血。

稍微有点本事的读书人,都不愿意过来。

再者,大乾连续开科举,有本事的读书人都去当官了,谁愿意来安南啊!

升龙城,因朝廷政策倾斜,到是有不少读书人,但人家为啥来泾县这穷乡僻壤啊?

没好处不说,搞不好连命都丢这里!

因此,泾县书院的教书先生,一直没有着落。

书吏苦着脸说道:“县尊大人,咱们泾县是啥条件,您也清楚?除非那个读书人脑袋被驴踢了,不然人家根本不可能前来泾县!”

“要不按我说,泾县书院随便找几个识字的人将就一下行了!那些泥腿子大字不识几个,教书先生要求不用那么高!”

“不行!”阎应元断然拒绝,冷哼道:“为人师表,若无真才实学,就是误人子弟!本官绝不让那些滥竽充数的人,前来教坏泾县百姓子女!”

“哎呦喂!我的县尊大人!”书吏都快急哭了,哀嚎道:“泾县这穷乡僻壤,民风彪悍,升龙城那些秀才举人,人家凭啥来这教书啊!”

“您虽然是新朝状元,但秀才举人谁没有自己的傲气?仅凭泾县条件,吸引不了真正人才过来!”

阎应元沉默了,书吏这话,就差直接告诉他,您这状元,在秀才举人身上没面!

若是其他事,看在阎应元前途无量的份上,其他人不介意卖个面子,结个善缘。

但若是来泾县教书,还是一教就是两三年,甚至半辈子这种,根本没人答应!

阎应元沉默片刻,说道:“过几天,本官去升龙城一趟,找胡总督想想办法。”

书吏撇嘴不屑,他承认县尊有能力,有才学,跟胡总督有交情。

阎应元来泾县所作所为,书吏也很佩服。

但阎应元空口白牙,就想从升龙城拉来人才,书吏摇头不语,觉得希望不大!

胡总督是要多傻,才把人才放在泾县,害别人一生?

书吏问道:“县尊,泾县书院还建吗?”

“为何不建?”阎应元瞪眼道:“不仅要建,还要加快速度!”

书吏担忧道:“可是,万一没有教书先生前来咋办?”

“没有教书先生,不会自食其力吗?”阎应元冷哼道:“本官若请不到教书先生,本官就亲自教!”

书吏觉得县尊疯了!

那有县尊不当,去当教书先生啊!

只能说,大人物的想法,他看不懂啊!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笔下小说网